“拿筆墨紙硯來,我要向皇上上奏折一封!”電視熒屏古裝劇里的這句臺詞,不少人肯定聽著再熟悉不過。但是,能聽出這句話背后玄機的,不知有幾人。今天,筆者就和大家侃侃這經(jīng)典臺詞背后的故事。

玄機之一,你能知道時間嗎?

如果你在電視劇里聽見這句話,那這部劇的歷史背景一定是在清朝之后,為何筆者這樣篤定呢?原來,奏折是清代專有的一種官文書。奏折,從字面上講,即是指折疊而進的臣子向皇帝報告事件的文書,也稱折子、奏帖或折奏。它始用于康熙年間,雍正以后普遍采用,乾隆年間形成固定制度。至清亡廢止,歷時兩百余年。

玄機之二,你能知道人物身份嗎?

奏折奏事的資格并不是人人都能享有,最初僅限于皇帝指定的少數(shù)親信官員。雍正皇帝即位后,進一步擴大了使用奏折的范圍。除了康熙時期有奏事權(quán)的地方的將軍、督撫、提督和中央的大學士、尚書等人外,一些翰林、科道甚至地方上低微之員,亦允許上奏折。

玄機之三,你可知道奏折和清朝以前的上書制度有何不同嗎?

臣子向君王上書的制度早已有之,清初官員對皇帝的報告,也分為題本和奏本兩種。但是由于它們不僅遲緩,而且容易泄露機密,看的人多了,自然不利于皇權(quán)的正常行使。為了適應中央集權(quán)君主專制的需要,逐漸建立起奏折制度。比起題本來,它不拘格式,書體自由,也沒有貼黃、票擬等手續(xù),而且不需要經(jīng)通政司、內(nèi)閣,直接由皇帝親自拆閱,保密性強,因其折面、折內(nèi)往往書有“密”等字樣,故稱為“密折”。臣子書寫奏折,封好后裝入報匣,專差遞送,經(jīng)專門負責收發(fā)奏折的內(nèi)外奏事處,到達皇帝手中?;实叟喿嗾?,皆用朱筆,稱“朱批奏折”,發(fā)還給上奏人。雍正帝時,命令將前朝朱批奏折繳還,此后成定制。雍正七年下令建立副本制度。凡奉朱批的奏折,都由軍機處謄錄一份備查,即為“錄副奏折”。只有極少數(shù)奏折或因事涉機密,被皇帝留在宮中,稱為“留中”。凡留中的奏折,一般不朱批,不錄副,也不發(fā)抄,過后以原折交軍機處歸檔,故亦稱為“原折”。

玄機之四,你可知道奏折里寫了什么嗎?

如果你以為奏折里都是書寫的國家大事,那就錯了。奏折所涉內(nèi)容非常豐富,大致可分為請安、謝恩、繳批和陳事四類。前三類比較簡單,陳事折則非常繁雜,涉及內(nèi)政、軍務(wù)、外交,上至國家政務(wù),下至百姓瑣事,無一不包,大多不蓋印章,直接報告給皇帝,保密程度很高。在當時,奏折是皇帝控制政權(quán)、了解和掌握內(nèi)外官員動向的有效途徑。

玄機之五,你可知道書寫奏折的“筆墨紙硯”的“紙”用的是什么紙嗎?

當時宣紙名貴,臣僚平常呈奏用不起,也沒有那么多宣紙可供。奏折用紙多為榜紙、本紙和毛邊紙,統(tǒng)稱素紙,均為竹紙。奏折長一般為22cm,橫寬為10cm;另有一種小密折,長僅14cm,寬7cm。奏折每幅6行,左右兩幅稱為一扣或稱一開。每扣12行,每行計20個字,低兩字為平格,實寫18個字,余兩字作抬頭之用。

這樣一看,奏折制度聽起來是不是很像“打小報告”?確實如此,康熙曾給官員李煦批示說:“近日聞得南方有許多閑言,無中作有,議論大小事,朕可以托人打聽,爾等受恩深重,但有所聞,可以親手書折奏才好?!笨滴踝畛跏褂米嗾鄣哪康木褪亲尦甲哟鸀椤按蚵牎???滴跄觊g,秘密奏折得以推行,現(xiàn)在保存下來的康熙朝的密折達3000多件,但還沒有形成制度。

到雍正年間,密折便成為皇帝了解臣下人品、才能和工作業(yè)績的主要渠道,密折從此制度化??滴躐{崩的第十天,雍正便下發(fā)旨意,內(nèi)大臣以及閑曹,外而督撫以及州縣,有適當人選,便“具折密奏”。據(jù)史料記載,雍正皇帝在統(tǒng)治帝國的13年當中,大部分時間是在紫禁城和圓明園中度過的,很少出京巡游,而如何做到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,密折制度起到了關(guān)鍵作用??滴跻怀?,具折奏事的官員有100多人,雍正朝則增加到了1200多人。僅雍正一朝,密折就多達2.2萬余件。通過這樣的密折制度,雍正對大事小事都了然于胸。

圍繞奏折,還流傳著許多的趣事。

云南總督由于地處偏遠,往來快馬遞進折子也非常費力,因此特意向雍正請示:一年到底給您送幾次折子合適?雍正回復說:并沒有限定你每年幾次,有緊急事務(wù),就要緊急報送,不管幾次。如果沒什么大事,也不要湊次數(shù)。對于臣下的密折,雍正提了最明確的底線:“慎密二字,最為要緊,君不密則失臣,臣不密則失身,可不畏乎?”“凡有密奏,密之一字,最為切要。”

雍正初年的一天,有一個官員買了一頂新帽子,第二天上朝免冠謝恩,雍正皇帝跟他半開玩笑說,不要把你的新帽子搞臟了。還有一次,狀元出身的王云錦有一天跟親朋好友玩“葉子戲”,葉子竟然丟了一片。第二天上朝,雍正皇帝問他昨晚上怎么打發(fā)時間的,王云錦如實回答。雍正皇帝笑道:“不欺暗室,真狀元郎?!比缓髲男渥永锬贸鐾踉棋\昨晚上丟失的那片“葉子”,對他說:“拿回去把那一局接著玩兒完吧?!蓖踉棋\驚得目瞪口呆。

和許多君王厭惡政務(wù)纏身不同,雍正十分享受批閱奏折這件事。雍正對密折的朱批,也不全是一本正經(jīng),反而有時嬉笑怒罵全無避忌。例如,他在朱批中告誡臣子要節(jié)省紙張,“一折一封”豈不浪費,“便三四折一封何妨”,也有十分口語化的語言,如“該!!!!不要饒了他們......”,甚至直言“朕大笑驚訝覽之”。

雍正皇帝在康乾盛世中發(fā)揮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,可以說,這和他推廣加強密折制度,極大加強中央集權(quán)不無關(guān)系。密折制度的存在,一方面使得朝廷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,密折直接送達御前,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(huán)節(jié),實現(xiàn)了及時的下情上達。另一方面,臣子可以用密折直言進諫,即使是在奏折中彈劾百官,也不必懼怕因外人知道而遭遇不測,這樣一來也使君王廣開言路。此外,密折制度使得官員、同僚之間互相牽制,彼此監(jiān)視,這就使得文武百官為了保住官位,不敢做對皇帝不忠之事。

但與此同時,密折制度也有許多弊端。一是君王要臣子用密折上書,會助長互相告密的風氣,這樣一來,臣子人人自危,不敢大膽做事,只顧自保,不利于政務(wù)推行和革新。二是密折中所呈報內(nèi)容僅君王和上奏者能看見,即使其他臣子被誣告也無從得知,君王的判斷不可避免受到和臣子親疏關(guān)系影響,誣告之風盛行則可能導致冤案發(fā)生,這也不符合科學管理思想。

來源:《保密工作》雜志作者:布 谷